中美欧关税博弈升级,稀土出口管制重塑全球供应链(5.26~6.1)

深圳齐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25-06-03 本文章1阅读
                       ﹁
  一周要闻回顾  
                       

1. 6 月新规密集落地,释放市场结构性红利

61日起,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施行,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采购款项支付期限不超过60天,直接缓解中小企业现金流压力,利好机械、电子元件等制造业板块。同日实施的人脸识别技术监管新规明确非刷脸优先原则,禁止强制刷脸验证,倒逼安防、金融IT企业调整合规策略。此外,快递包装治理新规要求新增回收设施,推动绿色物流发展,环保包装材料企业(如裕同科技)迎来订单增长机遇。

2. 央行释放宽松信号,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

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强调择机降准降息,并探索国债买卖以稳定债市。南方基金分析指出,险资、私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工具预计年内为A股注入超6000亿元增量资金,重点配置银行、高股息板块(如长江电力)。此举旨在通过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同时缓解股市波动压力,推动市场风险偏好回升。

3. 中美欧关税博弈升级,稀土出口管制推高全球价格

特朗普政府威胁自61日起对欧盟加征50%关税,涉及奢侈品、汽车等领域,引发LV、奔驰等企业股价大跌,欧盟拟召开紧急会议反制。与此同时,中国强化稀土出口管制,欧洲镝价飙升至850美元/公斤,北方稀土等国内企业受益于资源稀缺性提升。中美在510日达成的关税减免协议(取消91%加征关税)仍在落实中,但地缘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持续扰动市场。

4. 消费与文旅需求爆发,电商GMV预计增长20%

抖音618大促启动“1元全家桶和五折补贴,戴森套组、五粮液等商品销量激增,预计拉动电商GMV增长20%。地方文旅活动同步发力:西安结合儿童节推广红色教育,山西通过短视频大赛推广古建筑及非遗文化,叠加山西文旅抖音话题流量,带动曲江文旅等区域旅游概念股活跃。消费电子(小米)、美妆(珀莱雅)等板块表现突出。

5. 4月经济数据发布,工业需求仍待提振

国家统计局530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7%,反映工业领域需求疲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显示消费复苏仍不均衡。1~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结构性压力犹存。

6国际油价受OPEC+减产支撑,突破85美元/

OPEC+延长减产协议至2025年,叠加地缘冲突加剧供应担忧,国际油价在528日上涨至每桶85美元。沙特、俄罗斯等产油国维持原油产量限制,而美国页岩油增产速度放缓,全球原油库存持续下降。能源板块(如中国海油)受益于价格上涨,同时推升化工、运输等行业成本压力。

                            ﹁
  债券一级市场概况  
﹂                            

上周(5.26~6.1)债券市场共发行823只债券,发行总量为14,743.63亿元,同业存单以42.16%的发行只数占比和45.41%的总额占比居主导地位,发行规模达6,695亿元。地方政府债发行39只,总额2,282.12亿元,其中专项债券占比11.06%,重点支持基建与民生领域。金融债发行35只,总额2,785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占比11.26%,国家开发银行单周发行950亿元,凸显其在重大项目融资中的主力作用。商业银行债券发行5只,其中永续债占比5.36%,显示银行资本补充需求持续。资产支持证券发行117只,总额338.79亿元,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占比0.29%,反映市场对风险资产处置的常态化探索。公司债发行127只,私募债占比4.12%,非公开融资渠道活跃度较高。可转债仅发行1只,规模3.28亿元,延续2024年以来的低迷态势。整体来看,市场呈现"同业存单主导、地方政府债与金融债协同发力、创新品种稳步推进"的格局,政策导向下的结构性融资特征显著。

一级市场面额比重发行统计(5.26~6.1)

图片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

  债券二级市场概况  

﹂                            

上周(5.26~5.30),银行间国债到期收益率呈现“同业存单主导、政策债协同发力”的格局,总发行规模达14,743.63亿元。其中,同业存单以42.16%的发行只数和45.41%的总额占比居首,发行规模达6,695亿元,反映银行间短期流动性管理需求旺盛。地方政府债发行39只、总额2,282.12亿元,专项债券占比11.06%,重点投向基建与民生领域,如市政建设、交通设施等。金融债发行35只、总额2,785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占比11.26%,国家开发银行单周发行950亿元,凸显其在重大项目融资中的主力作用。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单周发行5只、占比5.36%,显示资本补充需求持续。资产支持证券发行117只、总额338.79亿元,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占比0.29%,市场对风险资产处置保持常态化探索。公司债发行127只,私募债占比4.12%,非公开融资渠道活跃度较高。可转债仅发行1只、规模3.28亿元,延续2024年以来的低迷态势,反映权益市场融资需求疲软。整体来看,市场在政策导向下呈现结构性融资特征,同业存单与政策债共同支撑市场稳定运行。
国债收益率一周走势

图片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上周(5.26~6.1)中国债券市场延续政策驱动与供需博弈格局,呈现“短端利率稳、长端利率震”特征,结构性融资特征显著。具体来看: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延续宽松操作,全周累计净投放6566亿元。5月26日开展3820亿元7天期逆回购,单日净投放2470亿元,叠加MLF连续三个月加量续作,市场资金面持续充裕,DR007中枢稳定在1.66%附近。值得注意的是,央行通过1年期MLF替换买断式回购,优化银行流动性指标,结构性工具(如科技创新再贷款)使用频率进一步提升。
国债收益率呈现“短稳长震”特征。短端利率受流动性宽松支撑维持低位,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0.25BP至1.682%;长端利率则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放量及市场预期分化呈现震荡,5月23日50年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达3900亿元(年内单日最大),中标利率2.10%超出市场预期,推动10年期收益率盘中上行至1.70%,30年期升至1.905%。截至6月1日,10年期收益率收于1.69%,30年期回落至1.88%,期限利差维持在0.19%,反映市场对长期通胀预期的谨慎态度。
信用债市场延续分层特征。城投债中,AA级3年期收益率稳定在2.15%,信用利差较均值压缩10BP;低评级品种流动性溢价持续修复,AA(2)级同期限收益率微降至2.23%。产业债方面,AAA级1年期短融收益率下行1BP至2.04%,AA级品种受理财需求推动下行2BP至3.08%。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债ETF(511200.SH)近一周净流入超7.98亿元,5月26日成交额突破35.77亿元,创历史新高,显示投资者配置需求旺盛。此外,西部证券、广发证券等将公司债更名为科创债,专项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领域,推动债市“科技板”扩容。

本周流动性分析

1. 央行流动性投放及回笼情况

上周(5.26~6.1)中国债券市场延续政策驱动与供需博弈格局,呈现“短端利率稳、长端利率震”特征,结构性融资特征显著。具体来看:

央行延续宽松操作,全周通过逆回购和MLF累计净投放流动性10316亿元。5月26日开展3820亿元7天期逆回购,单日净投放2470亿元;5月23日实施5000亿元MLF加量续作,净投放3750亿元,为连续第三个月超额续作。叠加5月15日降准释放的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市场资金面持续充裕。值得注意的是,央行通过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优化流动性结构,其中3个月期操作量4000亿元、6个月期3000亿元,期限品种更加灵活。截至6月1日,DR007中枢稳定在1.63%附近,较前一周微升3BP,但仍低于政策利率水平。

银行间资金市场呈现“短松长紧”格局。国有大行1年期同业存单二级成交利率上行至1.70%,较前一周上升6BP,反映银行负债端压力。非银机构融资成本边际改善,跨周末的3天期质押式回购报价集中在1.75%~1.85%,较4月下旬下降约10BP,但仍高于银行融出利率。交易员指出,尽管央行持续投放流动性,但月末财政支出集中和政府债发行放量对资金面形成阶段性扰动,市场对跨季流动性仍存谨慎预期。

理财规模突破31万亿元,“存款搬家”效应显著。低风险偏好资金加速向短久期信用债迁移,信用债ETF(511200.SH)近一周净流入超7.98亿元,5月26日成交额突破35.77亿元创历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西部证券、广发证券等将公司债更名为科创债,专项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5月26日至27日新增13只科创债上市,规模达174亿元,推动债市“科技板”扩容。专家分析认为,在存款利率下行和理财规模扩张的双重驱动下,信用债配置需求将持续旺盛,但需警惕低评级品种的流动性溢价修复空间。

财政政策预期对长端利率形成双向拉扯。一方面,5月23日50年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达3900亿元,中标利率2.10%超出市场预期,推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上行至1.70%;另一方面,央行宽松信号及财政贴息、税费优惠等政策组合拳发力,推动市场风险偏好回升,长端利率下行趋势未改。截至6月1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1.69%,30年期回落至1.88%,期限利差维持在0.19%,反映市场对长期通胀预期的谨慎态度。展望6月,机构普遍认为在降准和MLF加量续作的支撑下,流动性将保持合理充裕,但需关注地方债发行放量和跨季资金波动对市场的扰动。

2. 市场资金面分析

上周(5.26~5.30),银行间市场短期回购利率整体呈现“隔夜波动、长端趋稳”特征,反映市场流动性在跨月扰动下仍保持合理充裕。隔夜利率(R001)呈现先抑后扬走势,从5月26日的1.5489%降至28日的1.4579%,随后受跨月资金需求推动回升至30日的1.5667%,全周波动幅度约0.11个百分点。这一波动与税期走款结束后银行融出意愿回升相关,全周银行体系日均融出规模达3.56万亿元,较前一周增长17.9%。7天利率(R007)表现最为稳定,中枢维持在1.69%附近,最高触及5月29日的1.7402%,最终收于30日的1.6972%,与央行通过逆回购和MLF累计净投放1.03万亿元流动性形成支撑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3个月和6个月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规模达7000亿元,有效优化了市场流动性结构。中长期利率(R014、R021)波动幅度更小,14天期利率在1.6871%~1.7270%区间震荡,21天期利率稳定在1.68%~1.73%,反映市场对跨月后资金面预期较为平稳。不过,1个月期利率(R1M)数据在5月30日缺失,可能与月末数据统计时点调整有关。

各期限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一周走势

图片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

  海外资本市场回顾  

﹂                            

| 汇率方面:

美元指数全周呈现“先抑后扬”走势。5月26日受穆迪维持中国主权评级及美联储政策预期分化影响,美元指数盘中跳水至98.6921,创三周新低,随后受美国4月耐用品订单数据超预期及市场对降息预期降温推动,逐步反弹至6月1日的99.328,全周累计下跌0.5%。欧元兑美元汇率先强后弱,从5月26日的1.1381回落至6月1日的1.1359,主要受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关于“美元主导地位不确定性”言论及欧元区经济数据疲软拖累。英镑兑美元汇率波动收窄,周内从1.3562微跌至1.3468,反映英国央行降息预期与财政赤字担忧的博弈。

| 海外债券市场:

美债收益率呈现“长端震荡攀升、短端波动收窄”特征。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受美国税改法案可能扩大财政赤字影响,从5月26日的4.506%升至6月1日的4.613%,全周振幅达10.7BP。30年期收益率同步上行,触及5.100%后回落至5.089%,逼近5.1%心理关口。短端利率方面,2年期收益率受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预期稳定影响,波动于3.98%~3.995%,反映市场对加息周期结束时点的共识增强。值得注意的是,5月27日至29日的10年期、2年期、5年期国债拍卖均遇冷,投标倍数低于历史均值,显示市场对中长期美债需求减弱。

欧债市场分化格局延续,但波动有所加剧。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全周下跌3BP至2.562%,主要受欧洲央行管委温施“可能将利率下调至2%以下”言论强化宽松预期影响。意大利10年期收益率下跌1.2BP至3.579%,财政赤字担忧缓解推动德意利差从128.6BP收窄至127.8BP。英国10年期收益率波动收窄,周内从4.679%微涨至4.685%,反映市场对英国央行年内仅降息两次的预期消化。不过,英国债务管理办公室宣布调整发债策略,计划减少长期国债发行比例,导致30年期收益率一度飙升至5.48%,创1998年以来新高。

穆迪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为“A1”,但展望仍为“负面”,引发市场对全球主权信用风险的重新评估。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欧盟加征50%关税的威胁升级,进一步加剧市场避险情绪,推动黄金价格突破3340美元/盎司。欧洲央行政策预期分化持续,管委温施与拉加德关于降息路径的分歧导致欧元区债券收益率波动加剧,同时拉加德呼吁成员国加强财政协调以应对美元体系不确定性。美联储方面,市场对降息预期进一步降温,高盛将10年期美债收益率预期上调至4.6%,反映对美国经济韧性的重新评估。此外,欧洲央行宣布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但暗示未来可能进一步降息以应对经济下行风险。



【免责声明】


本文件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观点、结论、建议等)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的判断,您仍应根据您的独立判断做出您的投资决策。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深圳齐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不对因使用本文件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文件包含前瞻性的预测,任何非对过往历史事实的陈述均为前瞻性的预测,本公司并不保证完全准确或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及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及建议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的判断。


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将本报告内容以转载、复制、编辑、上传或发布等任何形式使用于任何场合。如引用或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齐兴资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之权利。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文件均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适用于个别投资者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投资者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