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重启经贸磋商机制首会聚焦关税科技(6.2~6.8)

深圳齐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25-06-09 本文章1阅读
                       ﹁
  一周要闻回顾  
                       

1. 日美关税谈判引发博弈,中方明确反制立场

据《日经亚洲》65日消息,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赴美参与第五轮日美关税谈判,提出涉及中国稀土、半导体等领域的合作方案以换取美方关税让步。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强调绝不允许任何损害自身利益的交易,若发生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野村控股预测,日元可能因收益率上升及贸易谈判压力升值约6%,美元/日元或从145跌至136,外汇市场格局面临调整。

2. 全球央行政策分化,欧央行降息25基点

65日,欧洲央行宣布将三大关键利率下调25个基点,存款利率降至2.00%,主要再融资利率降至2.15%,以应对通胀压力和经济增长疲软。此前,新西兰、韩国央行已分别降息至3.25%2.5%,而美联储内部对降息存在分歧,部分官员主张降息支持经济,另一部分则强调需观察贸易政策影响。日本央行维持宽松政策,但2024财年准备金增加4727亿日元以应对债券交易风险。

3. 中国5PMI回升,经济总体保持扩张

国家统计局531日数据显示,中国5月制造业PMI49.5%,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升至50.4%,显示经济总体扩张。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表现突出,分别连续4个月和10个月处于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服务业和建筑业保持活跃,铁路运输、餐饮等行业受五一假期提振显著。

4. 美股突破心理关口,黄金市场剧烈波动

受中美贸易谈判乐观预期及美国5月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推动,美股标普500指数66日突破6000点,道指抹去2025年跌幅。国际油价因供需预期上涨,布伦特原油期货周涨1.96%66.62美元/桶。黄金市场则波动剧烈,现货黄金全周累计上涨0.8%,但受美国就业数据向好影响,周五单日下跌超1%

5. 中国外汇储备连续增长,黄金储备增持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853亿美元,环比上升0.11%;黄金储备达7383万盎司,连续第7个月增持。这一举措反映出央行通过多元化配置增强资产稳定性的策略,同时也体现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风险对冲。

6. 证监会严惩市场操纵,开出亿元罚单

66日,中国证监会披露,金穗春因操纵股票价格被罚没合计1.06亿元,并被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今年以来,证监会已多次开出亿元级罚单,剑指市场操纵行为,强调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同日,证监会核准8家公司变更实际控制人,中央汇金成为其实际控制人。

7. 中美重启经贸磋商机制,首轮会谈启动

68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英国举行,双方将围绕落实5月日内瓦会谈共识展开讨论,包括检查首批商品关税削减执行情况、敏感领域中期评估安排等。此次会谈标志着中美经贸关系从对抗转向规则博弈,但技术管制、产业补贴等结构性分歧仍需长期协商。

                            ﹁
  债券一级市场概况  
﹂                            

上周(6.2~6.8)债券市场发行总量为15,290.27亿元,涉及793只债券。其中,同业存单占据主导地位,发行397只,占发行只数的50.06%,发行总额5,855.90亿元,占比38.30%,显示出银行间短期资金融通的活跃性。国债发行6只,数量占比仅0.76%,但发行总额达3,961.80亿元,占比25.91%,单只规模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体现中央财政通过国债调节市场的力度。公司债和中期票据分别以102只(12.86%)和85只(10.72%)的发行数量位居第二、第三,发行总额分别为810.93亿元(5.30%)和1,367.51亿元(8.94%),反映企业直接融资需求持续释放。地方政府债发行26只,总额1,095.95亿元(7.17%),其中专项债券占比37.26%(408.40亿元),结构上以一般债券为主。金融债发行32只,总额1,405.00亿元(9.19%),政策性金融债占比77.23%(1,085.0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贡献显著。资产支持证券发行91只,但金额仅250.03亿元(1.64%),显示其仍以小额分散发行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和可交换债券规模较小,分别占0.43%和0.05%,市场活跃度相对有限。整体来看,市场呈现“同业存单主导、国债定调、企业债补充”的格局,与2025年中央加杠杆、优化债务结构的政策导向相契合。

一级市场面额比重发行统计(6.2~6.8

图片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

  债券二级市场概况  

﹂                            

上周(6.3~6.6),各期限国债收益率呈现普遍下行趋势,短期品种降幅更为显著。具体来看,1年期收益率从6月3日的1.47%降至6月6日的1.42%,降幅达5个基点;3年期收益率从1.49%降至1.44%,降幅5个基点;5年期、7年期、10年期和30年期收益率分别下降4~2个基点,其中30年期收益率从1.90%微降至1.88%。这一趋势反映出市场对短期流动性宽松的预期增强,与央行6月6日开展的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形成呼应。从收益率曲线形态看,各期限利差整体收窄,10年期与30年期国债利差从0.22%(6月3日)收窄至0.22%(6月6日),曲线斜率保持相对平坦,符合“买短卖长”的市场操作特征。这一现象可能与监管导向下金融机构调整久期策略有关,同时也受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避险情绪升温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30年期国债收益率虽波动较小,但仍处于历史低位区间,反映出市场对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的谨慎态度。
国债收益率一周走势

图片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上周(6.2~6.8)中国债券市场延续政策驱动与供需博弈格局,呈现“短端利率稳、长端利率震”特征,结构性融资特征显著。具体来看:
国债收益率呈现“短稳长震”特征。短端利率受流动性宽松支撑维持低位,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5BP至1.64%;长端利率则因特别国债发行放量及市场预期分化呈现震荡,6月4日续发7年期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1050亿元,中标利率1.64%,推动30年期收益率盘中上行至1.90%,截至6月8日回落至1.88%,期限利差维持在0.24%,反映市场对长期通胀预期的谨慎态度。
信用债市场延续分层特征。城投债中,AA级3年期收益率稳定在2.15%,信用利差较均值压缩10BP;低评级品种流动性溢价持续修复,AA(2)级同期限收益率微降至2.23%。产业债方面,AAA级1年期短融收益率下行1BP至2.04%,AA级品种受理财需求推动下行2BP至3.08%。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债ETF(511200.SH)近一周净流入超12.90亿元,6月6日成交额突破63.02亿元,创历史新高,显示投资者配置需求旺盛。此外,银行机构成为科创债发行主力,5月7日至6月5日累计发行2010亿元,重庆银行、华夏银行等城商行陆续加入发行行列,推动债市“科技板”扩容。

本周流动性分析

1. 央行流动性投放及回笼情况

上周(6.2~6.8)中国债券市场延续政策驱动与供需博弈格局,呈现“短端利率稳、长端利率震”特征,结构性融资特征显著。具体来看: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操作转向精细化调节。全周通过逆回购和买断式逆回购累计净回笼2377亿元,其中6月6日单日开展1万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通过固定数量、多重价位招标模式优化流动性结构。6月3日开展454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单日净回笼3755亿元,主要对冲6月超4.2万亿元同业存单到期压力。DR007中枢稳定在1.61%~1.66%区间,与5月末持平,显示央行通过流动性工具精准平衡跨期资金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央行首次在月初引入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增强对季末流动性的前瞻管理。

理财规模呈现阶段性波动。截至6月6日,全市场理财规模达31.25万亿元,较5月末缩减0.04万亿元,主要受年中估值整改考核影响,部分存续产品调仓导致规模小幅收缩。低风险偏好资金加速向短久期信用债迁移,信用债ETF(511200.SH)近一周净流入超12.90亿元,反映理财资金对短端资产的偏好。专家分析认为,在存款利率下行和理财规模扩张的双重驱动下,信用债配置需求将持续旺盛,但需警惕低评级品种的流动性溢价修复空间。

财政政策预期对长端利率形成双向拉扯。一方面,特别国债续发和地方债发行放量对资金面形成阶段性扰动;另一方面,央行宽松信号及财政贴息、税费优惠等政策组合拳发力,推动市场风险偏好回升。截至6月8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1.64%,30年期回落至1.88%,期限利差维持在0.24%,反映市场对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的谨慎态度。展望6月下旬,机构普遍认为在降准和MLF加量续作的支撑下,流动性将保持合理充裕,但需关注地方债发行放量和跨季资金波动对市场的扰动。

2. 市场资金面分析

上周( 6.3~6.6 ),银行间市场短期回购利率整体呈现“短端波动下行、长端震荡分化”特征,反映央行流动性管理与市场供需博弈的动态平衡。具体来看:短期资金利率普遍下行,R001(1天回购利率)从6月3日的1.4641%微降至6月6日的1.4477%,R007(7天回购利率)同期由1.5877%回落至1.5514%,显示央行通过逆回购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精准调节流动性。6月3日开展的4545亿元7天期逆回购虽因到期量较大导致单日净回笼3755亿元,但全周通过1万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优化流动性结构,DR007中枢稳定在1.61%~1.66%区间,与5月末持平。中期利率呈现分化态势,R014(14天回购利率)从1.6201%降至1.5946%,而R1M(1个月回购利率)在6月4日因特别国债发行放量及跨季资金需求升至1.73%,随后回落至1.71%,反映市场对中期资金面的谨慎预期。值得注意的是,R021(21天回购利率)在四天内始终维持1.62%的稳定水平,显示银行通过同业存单发行优化负债结构,中期资金需求保持平稳。

各期限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一周走势

图片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

  海外资本市场回顾  

﹂                            

| 汇率方面:

美元指数全周呈现“先抑后扬”走势。6月2日受美国4月耐用品订单数据超预期及市场对降息预期降温推动,美元指数从98.6921反弹至6月8日的99.190,全周累计上涨0.5%。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收窄,从6月2日的1.1381微跌至6月8日的1.1397,主要受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关于“美元主导地位不确定性”言论及欧元区经济数据疲软拖累。英镑兑美元汇率先抑后扬,周内从1.3530微涨至1.3580,反映英国央行降息预期与财政赤字担忧的博弈。

| 海外债券市场:

美债收益率呈现“长端震荡攀升、短端波动收窄”特征。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受美国税改法案可能扩大财政赤字影响,从6月2日的4.506%升至6月8日的4.613%,全周振幅达10.7BP。30年期收益率同步上行,触及5.100%后回落至5.089%,逼近5.1%心理关口。短端利率方面,2年期收益率受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预期稳定影响,波动于3.98%-3.995%,反映市场对加息周期结束时点的共识增强。值得注意的是,6月4日美国财政部拍卖420亿美元10年期国债,投标倍数达2.60,显示市场对中长期美债需求有所回升。
欧债市场分化格局延续,但波动有所加剧。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全周下跌3BP至2.562%,主要受欧洲央行管委温施“可能将利率下调至2%以下”言论强化宽松预期影响。意大利10年期收益率下跌1.2BP至3.579%,财政赤字担忧缓解推动德意利差从128.6BP收窄至127.8BP。英国10年期收益率波动收窄,周内从4.679%微涨至4.685%,反映市场对英国央行年内仅降息两次的预期消化。不过,英国债务管理办公室宣布调整发债策略,计划减少长期国债发行比例,导致30年期收益率一度飙升至5.48%,创1998年以来新高。
穆迪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为“A1”,但展望仍为“负面”,引发市场对全球主权信用风险的重新评估。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欧盟加征50%关税的威胁升级,进一步加剧市场避险情绪,推动黄金价格突破3340美元/盎司。欧洲央行政策预期分化持续,管委温施与拉加德关于降息路径的分歧导致欧元区债券收益率波动加剧,同时拉加德呼吁成员国加强财政协调以应对美元体系不确定性。美联储方面,市场对降息预期进一步降温,高盛将10年期美债收益率预期上调至4.6%,反映对美国经济韧性的重新评估。此外,欧洲央行宣布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但暗示未来可能进一步降息以应对经济下行风险。




【免责声明】


本文件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观点、结论、建议等)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的判断,您仍应根据您的独立判断做出您的投资决策。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深圳齐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不对因使用本文件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文件包含前瞻性的预测,任何非对过往历史事实的陈述均为前瞻性的预测,本公司并不保证完全准确或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及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及建议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的判断。


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将本报告内容以转载、复制、编辑、上传或发布等任何形式使用于任何场合。如引用或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齐兴资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之权利。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文件均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适用于个别投资者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投资者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