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深圳齐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谨遵《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只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宣传推介相关私募投资基金产品。浏览本公司网站的人士可能来自更广阔的区域,但登入本网页的人士均出于主动,因而有责任遵守适用于当地的法规。登入网站内页即表示登入者同意其已阅览本网页的所有部分,包括任何法规或法规注释。
阁下如有意进行私募投资基金投资且满足《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合规投资者”标准之规定,即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 万元,且个人金融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按“放弃”键。
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销售要约,或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它投资工具的建议。投资者应仔细审阅相关金融产品的合同文件等以了解其风险因素,或寻求专业的投资顾问的建议。投资产品的价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变动,而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其未来的表现,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否则由投资者自行承担所有风险。
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财政部2024年财政政策执行报告明确,2025年将延续积极财政政策基调,通过"加力、提效、精准、防险、下沉"五大路径持续增强政策效能。报告解读如下:
一、政策总基调: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推动经济回稳向好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国财政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总方针,通过扩大支出规模、优化结构、强化协同,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28万亿元,同比增长3.6%,赤字率提升至3.2%,赤字规模达4.06万亿元,较上年增加5100亿元。财政政策工具组合更加灵活,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税费优惠等协同发力,既注重短期稳增长,又着眼于中长期高质量发展。
二、政策执行亮点:多维度精准施策,破解经济发展痛点
化债与防风险并举,筑牢财政安全底线
2024年财政政策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作为重中之重,推出一揽子化债方案。通过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其中2万亿元用于置换高成本债务,8000亿元新增专项债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4000亿元结存限额支持消化政府拖欠账款。同时,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剥离其政府融资功能,建立全口径债务监测体系,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此外,针对房地产市场风险,叠加运用专项债、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工具,推动市场止跌回稳,保障民生和经济稳定。
科技与产业协同,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财政资金持续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中央本级科技支出、基础研究支出同比大幅增长。通过发布制造业、科技创新、企业兼并重组税费优惠指引,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启动新一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奖补政策,推动产业链升级。同时,统筹资金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范围,保障粮食安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强化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转移支付,促进资源均衡配置。
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兜牢社会发展底线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连续第六年突破10万亿元,重点保障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达4.2万亿元,增长5.6%,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上调国家助学贷款额度并降低利率,向1100多万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教育领域投入4.2万亿元,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医疗卫生方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64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升至每人每年89元。
消费与投资双轮驱动,激活内需潜力
为提振消费信心,财政政策推出总额3000亿元的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覆盖家电、汽车等大宗商品,优化补贴流程并健全回收体系。同时,支持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消费市场畅通。投资端,加快4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重点投向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推动项目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数据显示,2024年农林水、科学技术支出分别增长12.4%和5.7%,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后劲。
三、财政运行特征:收入恢复性增长,支出结构持续优化
财政收入:逆境中实现小幅正增长
受国内需求不足、PPI下降及前期减税政策翘尾影响,2024年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同比下降2.2%。随着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的增量政策落地,经济逐步回暖带动财政收入企稳回升,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1.97万亿元,增长1.3%。其中,税收收入17.5万亿元,下降3.4%;非税收入4.47万亿元,增长25.4%,主要得益于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及中央单位上缴专项收益。
支出结构:压一般、保重点,提升资金效率
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全年“三公”经费预算执行率低于90%。同时,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农林水、科技等支出增幅均高于财政支出平均水平。在预算管理上,推进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建立“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分配机制,并通过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强化资金监管,查处违规使用问题。
四、2025年政策展望:延续积极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
2025年财政政策将延续“积极加力”主基调,重点围绕以下方向深化实施:
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力度,支持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消费升级,同时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降低物流成本。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攻关投入,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
民生福祉提升: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区域协调发展:完善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地方产业升级,同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风险防控与改革深化:稳妥推进隐性债务置换,健全地方债务监测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探索水资源税等绿色税制。
【免责声明】
本文件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观点、结论、建议等)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的判断,您仍应根据您的独立判断做出您的投资决策。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深圳齐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不对因使用本文件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文件包含前瞻性的预测,任何非对过往历史事实的陈述均为前瞻性的预测,本公司并不保证完全准确或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及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及建议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的判断。
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将本报告内容以转载、复制、编辑、上传或发布等任何形式使用于任何场合。如引用或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齐兴资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之权利。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文件均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适用于个别投资者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投资者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