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以一己之力”拖住CPI?

齐兴资产   2022-04-15 本文章93阅读

图片


本周一,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月份的物价数据。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5%,略超市场预期,环比持平。一季度平均的CPI比上年同期上涨1.1%。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CPI同比上涨1.5%,从CPI的分项来看,食品价格同比下降了1.5%,其中猪肉的价格同比下降41.4%。而其他食品方面,蔬菜价格上涨17.1%。非食品的工业消费品增上涨3.5%,汽油等能源价格同比涨幅在24%以上。

这与我们生活中的观察相符,去年的同比高位持续一整年的PPI,到今年,基本传导至消费端,按理说CPI数据也应该上升。身边可以感知的是菜价相对去年已经大幅上涨,其他的食品、日用品,耐用消费品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只不过,受猪肉价格同比大幅回落的影响,以及疫情反复导致消费疲软,内需偏弱,当前CPI数据还能维持在低位。

什么都在涨,但CPI看上去并不高,难道说,是猪肉以一己之力拖住了CPI?

可以大致这么理解。猪肉在CPI中所占的权重大概在2%左右,在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中,猪肉的单项权重属于非常高的。另外,猪肉的价格波动非常大,从过去4年来看,生猪价格在10元/公斤到41元/公斤的范围波动。这种波动的幅度远超一般消费品。高权重加上高波动,导致猪肉对CPI的影响非常大。

从我国居民对猪肉的偏爱来看,这样的情况具有合理性。中国人对猪肉的消费有两个典型的“50%”。第一个是中国人每年吃掉7亿头猪,猪肉消费量占全世界猪肉消费了的50%以上。第二个是猪肉在中国人的肉类消费结构中占比超过50%,远高于牛羊肉、禽肉和水产。我们对猪肉的偏爱让猪肉成为了消费量巨大的民生必需品。

图片

国人对猪肉的需求弹性非常小,供给端的小幅变化就能导致价格的巨幅波动。每次生猪供应减少的时候,人们对涨价不太敏感,大部分人还是该吃多少就吃多少,市场需要1-2倍巨大的价格涨幅,才能挤出5%-10%的需求,让供需达到平衡。同样的,在生猪供给过剩的时候,大家也不会大幅增加猪肉的消费,还是该吃多少吃多少,价格需要降到非常低,才能增加一点点消费量,让供需达到平衡。

我们最近觉得肉甚至比菜便宜,这一方面是菜价受疫情封控影响涨了很多,另一方面,现阶段处于猪肉价格周期的低谷,猪价低于养殖的成本,养殖经营者基本都处于大幅亏损中。CPI涨幅明显偏低,也是被“猪周期”的低谷拖住了。

疫情刚爆发的2020年初,那时的猪肉价格非常高,生猪每公斤要35块之多。短短两年时间,从价格高峰到底谷,价格下降超过60%。

其实生猪养殖和农业种植业有相似性,都存在一种蛛网周期的效应。简单说就是扩产和减产的过程长,惯性大,短缺的时候,“踩油门”都供不上,过剩的时候“踩刹车”也停不下来。

具体来说,就是在市场缺猪的时候,价格很高,但猪肉的供应无法迅速增加,高价的持续期相对较长,有2年左右。在高价期间养殖利润颇丰,刺激各类养殖主体扩张产能,这些扩张的产能需要1-2年的时间才大幅释放。届时供给过剩,猪价开始下降,养殖的吸引力下降,但前期扩产的惯性仍在持续,猪越来越多,价格持续下跌,大约也是2年漫长下跌周期,缓慢挤出过剩的产能,迎来下一个上行周期。

从当前这轮猪周期来看,猪价从2021年年初至今已经持续下跌了接近17个月,现在正处于猪周期的最底部。预计在今年二季度,最晚三季度末,猪价大概率会出现反转。

从这方面看,猪价对降低通胀的贡献大概今年下半年就结束了。拐点到来之后,猪肉可能成为助推通胀的力量。叠加上游大宗涨价和PPI高企,后面需要防范“猪油共振”引发大幅通胀。这也是为什么,在猪价底部,生猪供应过剩的阶段主管部门仍在努力稳定产能,避免产能过度去化。一方面是保障猪肉这种民生必需品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也有减轻通胀压力的考虑。

未来猪价和CPI各自怎么走,我们继续观察。



【免责声明】


本文件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观点、结论、建议等)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的判断,您仍应根据您的独立判断做出您的投资决策。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深圳齐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不对因使用本文件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文件包含前瞻性的预测,任何非对过往历史事实的陈述均为前瞻性的预测,本公司并不保证完全准确或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及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及建议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的判断。


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将本报告内容以转载、复制、编辑、上传或发布等任何形式使用于任何场合。如引用或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齐兴资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之权利。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文件均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适用于个别投资者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投资者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