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一)

齐兴资产   2021-09-10 本文章89阅读


各国央行的主要任务是使货币供给适应并促进经济发展。为了实现货币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或者说至少不给经济发展添乱,央行们通常有两个日常的目标,一是防通胀(保持币值稳定),二是充分就业(经济充分繁荣)。要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主要靠调节货币供给和调节利率,也就是从总量和价格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调节。通常总量和价格难以完全分割,调控总量会影响价格,调控价格也会影响总量。具体的做法需要通过各类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我们今天介绍一下,央行几种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包含四大类:1.公开市场操作;2.向银行发放贷款;3.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4.调节存贷款利率。


图片


公开市场操作是最常用的调节短期资金供给的工具。具体的做法是央行作为直接的交易者,到国债的二级市场上买入或者卖出国债。如果短期资金量过多,希望收回一些流动性,央行就向市场卖出国债,从而减少发行在外的货币;如果资金面紧张,希望投放流动性,央行就买入市场上的国债,从而增加货币供给。我国央行通常用的是正逆回购,也就是说买入国债的时候就顺便约定卖回去的日期,卖的时候也是同时约好将来买回。这更像是一种以国债为抵押物的借贷行为,不过从调节资金供给的角度看,正逆回购与直接买断卖断区别不大。


第二类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向银行发放贷款。与公开市场操作不同,向银行发放贷款通常由商业银行主动向央行申请,央行不会主动发起。传统的放贷工具包括再贴现和再贷款。再贴现主要是针对市场上流通的商业票据。商票是企业用于支付货款的一种方式,通常兑付期限在一年以内,可以背书转让和贴现。收到商票的企业经常因急于用钱找银行进行商票贴现(通常会收一定手续费,相当于短期融资的利息)。如果银行手里收的商票太多了,虽然贴现手续费赚了不少,但商票占用了银行的流动性,为了缓解流动性压力,银行会找央行进行再贴现。由于央行无法主动发起再贴现,央行对再贴现的调节体现在再贴现的利率上。通过设定再贴现利率激励银行的再贴现行为,实现间接调节。因此,再贴现利率属于价格工具。


再贷款与再贴现很像,也是由银行主动发起,向央行申请贷款。不同的地方是,再贷款不是一个常规的融资渠道。银行通常只会在遇到困难,在资金市场和同业那里都借不到钱的时候,才会向央行再贷款。申请再贷款会向外界释放一种银行陷入困境的信号,此外,再贷款的利率通常会高于在市场上借钱的利率,所以不到万不得已银行是不会用的。央行也是通过设定再贷款利率来间接调节再贷款行为。


第三类是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就是我们熟悉的降准或升准。在部分准备金体系下,银行系统自带派生货币的功能,银行成了一个货币供给“放大器”,放大倍数的天花板由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决定。央行通过调节准备金率来调节银行系统地放大倍数。降准会释放大量的资金,升准则会减少资金供给。另外,央行也给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央行可以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的利率高低来激励银行存放超额存款准备金的量。


第四类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是调节利息。我们经常说加息和降息,这种说法本身似乎就带了浓浓的计划色彩。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本来是由市场交易行为决定的。央行直接规定利率就像政府给某一商品指定价格一样。虽然经常也听说美联储“加息”、“降息”,不过美联储的加息降息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现的,并非行政命令式的定价。我国央行调节利息的方式在从过去的直接规定存贷款利率,到后来规定一个指导利率,然后各家银行可以有一定上浮、下浮的空间,再到现在更加市场化,通过商业银行的报价来确定存贷款利率,也就是LPR。


以上是央行的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当然央行还可以有一些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比如量化宽松、直接购买更多金融资产等,在非常规情景下使用的工具,我们以后再介绍。



【免责声明】


本文件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观点、结论、建议等)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的判断,您仍应根据您的独立判断做出您的投资决策。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深圳齐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不对因使用本文件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文件包含前瞻性的预测,任何非对过往历史事实的陈述均为前瞻性的预测,本公司并不保证完全准确或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及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及建议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的判断。


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将本报告内容以转载、复制、编辑、上传或发布等任何形式使用于任何场合。如引用或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齐兴资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之权利。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文件均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适用于个别投资者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投资者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