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深圳齐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谨遵《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只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宣传推介相关私募投资基金产品。浏览本公司网站的人士可能来自更广阔的区域,但登入本网页的人士均出于主动,因而有责任遵守适用于当地的法规。登入网站内页即表示登入者同意其已阅览本网页的所有部分,包括任何法规或法规注释。
阁下如有意进行私募投资基金投资且满足《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合规投资者”标准之规定,即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 万元,且个人金融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按“放弃”键。
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销售要约,或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它投资工具的建议。投资者应仔细审阅相关金融产品的合同文件等以了解其风险因素,或寻求专业的投资顾问的建议。投资产品的价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变动,而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其未来的表现,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否则由投资者自行承担所有风险。
传统观念喜欢将股票的类型分为价值股、成长股。认为价值股是进入成熟期的企业,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幅度有限,也因此未来获取资本利得的预期较低,主要靠股息分红来获取收益。而成长股则是尚在快速发展期,市场在不断扩大的新兴行业企业,营收增长快,净利润很低甚至亏损,几乎不分红,收益主要靠资本利得体现。
按相似逻辑所做的分类还有:小盘股和大盘股(按市值大小分类),周期股而非周期股(按收入利润的波动性分类)。还有由此搭配衍生出的小盘成长股、大盘价值股、大盘或小盘周期股之类,巴拉巴拉的一大堆。
这种分类的方法非常流行,也揭示了企业某些方面的特征。但我想说的是,用这种分类方法指导投资容易不得要领,只见表象不见本质。
就拿成长股来说。人人都爱成长,一般人眼里,成长股具有爆发力,是唯一可能提供暴富机会的股票。当然这只存在于理论上,现实情况是买成长股的结果很多是暴亏,或者是先赚后亏。我们的理想都是选中早期的亚马逊、谷歌这类企业,殊不知早期与之类似的企业有数十家、数百家之多,从中选出未来赢家的概率接近于零。
还有人想通过分散买入多只成长股的方式来分散风险并获取超额收益。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对此有过分析。不加分辨地一篮子买入成长股,最终得到的结果仍然是平庸。投资者不可能通过简单分散买入的方法获取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也就是说,如果你对行业没有过人的认知,只是按照成长股这一分类去买股票,无论是集中还是分散,结果都不会很好。
成长股最大的风险在于投资者在购买的时候支付了过高的价格。通常被认为是成长股的股票其市盈率往往非常高,动辄三五十倍,高的能达到一百多倍。须知这种高估值高溢价是打给未来预期的。市场预期该企业能实现成长,由此提前给出对未来的估值。如果企业如期兑现了成长,就能把过高的市盈率消化到正常水平,比如净利润翻一倍,市盈率从50倍下降到正常的25倍的水平。
倘若企业连续兑现成长,通常市盈率会继续维持在高位,所谓的下降到正常水平,是针对前期买入的投资者而言的,企业的滚动市盈率并未下降。然而几乎没有企业能连续维持高的成长率。高成长只存在于某个特殊的阶段,市场快速放大,渗透率提高,或是政策支持之类的,随着基数的提高和外部环境的改变,维持高增长变得越来越难。
从高速成长到增速放缓,再到停止增长是每一个成长企业必然面对的情况。由于预期太高,成长股的增长只要稍微一放缓,其股价的跌幅往往会很大。不加分辨地买入,所面对的是增速和估值倍数的双杀的风险。
除了增速拐点的下杀风险,成长的另一个风险是“无价值的成长”。有潜力的行业通常很好辨认,比如现在正火的新能源、光伏、双碳、医美等等。谁都知道这些行业的市场空间会有很大增长。也就是说,投资者想参与有前景的行业并没有什么门槛。但有些行业的增长并没有为股东创造价值。
真正的门槛在于对成长行业中的股东回报情况的判断。营业收入的扩大和投资资本回报的提高是两码事。有些行业深受消费者欢迎,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就是没能为股东创造价值。最典型的是航空业。20世纪的航空业,谁都能看出来将会是快速成长和改变世界的行业。事实上这两点都实现了,唯一遗憾的是,航空公司的股东并没有赚到多少钱。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航空业在创造大量营收的情况下获利能力没有提升,主要的原因还是竞争过于激烈。其所提供的服务是同质化的航空客运服务,降价成了行业主要的竞争方式。然而在成本端,主要成本是飞机折旧、燃油、飞行及空乘人员的工资,这意味着资本密集,受能源价格影响大,人力成本高且刚性。激烈的价格竞争和难以管理的成本项导致航空业的获利能力非常弱,并且常处在风雨飘摇的经营状态。
如果时光倒流的话,最初的资本未必愿意进入航空业。这是投资者需要注意的一点,在面对令人心潮澎湃的新兴行业的时候,一定要多问一句:企业规模成长是没啥问题,但股东最终能获得什么?
【免责声明】
本文件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观点、结论、建议等)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的判断,您仍应根据您的独立判断做出您的投资决策。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深圳齐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不对因使用本文件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本文件包含前瞻性的预测,任何非对过往历史事实的陈述均为前瞻性的预测,本公司并不保证完全准确或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及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及建议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确定性的判断。
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将本报告内容以转载、复制、编辑、上传或发布等任何形式使用于任何场合。如引用或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齐兴资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之权利。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文件均视为同意以上声明。
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适用于个别投资者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投资者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